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3月21日下午,北海市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暨“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举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学生在科普展板前打卡合影。记者 宾士雄 摄
本次活动由北海市河长制办公室、北海市水利局主办,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主题,现场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普及“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利法治、河长制工作、节约用水、饮水安全等相关知识,并分发宣传手册,呼吁市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保护水资源的使命和担当。“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爱水节水护水,从你我做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电子信息学院学生李宗霖说道。
活动代表宣读倡议书。记者 宾士雄 摄
启动仪式上,为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北海市发起《2025年北海市“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朋友争做爱水惜水的倡导者、争做节约用水的先行者、争做守水护水的捍卫者,共同营造北海市“爱水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节水、护水和《节约用水条例》有奖问答现场。记者 宾士雄 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学生表演歌舞《灯火里的中国》。记者 宾士雄 摄
近年来,北海市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保障北海水安全,促进“人水和谐”。2024年,北海市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全市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5亿元,同比增长156.7%,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北海市范围内三条支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水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城区供水形成了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多源供水、互相备用”的多水源安全供水格局;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水工作取得新成效,北海市被列入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