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北海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2024-07-09 17:20     来源: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4年6月28日,市十六届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海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便于有关职能部门依据《管理办法》继续加强对北海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做好文物资源的挖掘、保护、弘扬,现就《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指出,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7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推进全市文物系统性保护。强化顶层设计,完成《合浦汉墓群保护总体规划》《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等一批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全面推进文物系统性保护。印发《北海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2023—2025)》《北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引导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措施。强化资金保障,累计投入3.3亿多用于全面推进合浦汉墓群文昌塔区墓葬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工程等项目落地见效。保护展示水平显著提升,完成合浦草鞋村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建设,建成草鞋村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完成合浦汉墓群——望牛岭一号墓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建成广西第一个大型汉墓原址展示棚。据统计,北海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1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5处。2010年以来,全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共有19处不可移动文物、1处可移动文物入选广西革命文物。这些数量众多的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着北海悠久历史和文化,是北海人民宝贵的财富,传承、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是全市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结合我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强化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整体性保护,突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为规范我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活动、做好文物资源的挖掘、保护、弘扬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支撑。

《管理办法》共分为4章27条。第一章总则,共8条,阐明本办法使用范围,应遵循的文物工作原则,规定的保护对象。

  第二章保护,共12条,细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措施。规定了职能部门的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文物日常养护,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定了文物行政部门要确定保护管理责任人并进行公示。

  第三章 利用,共6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在不改变原状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其功能、文物价值等实际情况作依法利用。

  第四章 附则 共1条,说明公布施行日期为印发之日。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