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4年12月06日 |
标 题:《北海市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 |
发文字号:北政办规〔2024〕4号 |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7日 |
一、起草背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行业部门、社会企业因自身业务发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需求对气象要素进行探测,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水文等行业管理部门逐步建立起不同要素的气象探测设施。随着气象探测设施的大量安装建设,如果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和管理,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建设、探测设施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北海市行政辖区内的部分风电、光伏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并未及时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办理手续和备案,其自行探测的气象数据无统一标准、未按要求汇交,极有可能存在气象数据泄露风险,威胁国家数据安全。起草《北海市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规范行业和社会气象探测行为、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避免无序重复建设、提高共享利用效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北海市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种类多、频率高、突发性强,是全国自然灾害损失较严重的地市之一。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大风、雷暴、干旱、低温阴雨、大雾等。我市气象灾害不仅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协调和生态环境改善发展。
目前全市气象部门共有自动气象探测站68个,实现了重要行业和所有乡镇全覆盖,但行业和社会气象探测设施与气象部门内设施重叠建设,存在气象数据计量标准不统一、未经过质量控制、数据使用不标准等问题。使党委政府和行业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所参考的气象数据不一,高价值高频率气象数据未充分挖掘发挥效能。一系列问题需要起草实施《办法》进行解决。
二、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书记多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统筹好气象探测设施高质量发展工作既是气象行业的需要,也是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广大公众的需求,起草《办法》将推动有关部门、组织按规范做好气象探测设施建设,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按照相关规划统一布局,共同建设国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专业气象和空间气象观测网,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完善气象探测装备计量检定和试验验证体系。科学加密建设各类气象探测设施。健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依据有关气象、防汛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整体框架和内容按照“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责任义务清楚”的原则起草。一是制定目的、依据、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一条,明确了起草的目的和依据;第二条,明确了探测设施定义和适用范围;第三条,明确基本原则,原则上在我市开展气象探测应遵守本《办法》。二是建立制度。第四条,明确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管理原则,建立联席工作机制;第五条,实行统一规划和设施备案制度,根据发展需要不定期组织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管理会商研讨。三是明确责任和义务。第六条到第八条,加强设施维护管理,落实气象数据安全责任,保护探测环境,统一计量标准,保证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第九条,规范社会探测行为,鼓励个人气象探测站主动纳入气象部门探测站网管理;第十条到第十二条,规范资料汇交标准,建立社会气象探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气象探测信息共享,保障气象共享信息安全性。
文件下载: